回顾 | 过去一年,媒体记录的北中医高光时刻
刚刚走过的2019
依然历历在目
在早出晚归的匆匆身影中
在三尺讲台的娓娓道来中
在实验台前的精准操作中
在服务百姓健康的仁心仁术中
在孜孜以求的朗朗书声中……
北中医人奋斗的足迹在每一个角落
回首2019,北中医也有许多振奋、骄傲的
人和事,被媒体记录
下面,就让小编带领你一起
回顾那些被媒体记录的北中医声音
细数那些难忘的高光时刻
坚守初心,砥砺奋进
盛典有我
青春为祖国歌唱
青春为祖国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得到北京电视台、微言教育、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蓝天之下,岐黄殿内,北中医师生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秉勤求博采之心,持厚德济生之志。师生们用歌声立下了坚持传承岐黄中医学术的报国志,也唱出了学校用岐黄精神引领发展、彰显妙手仁心医德精神的报国情。
岐黄师生报国行
我校7名“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大队宣讲团”成员作为“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宣讲团”成员代表,赴宁夏开展宣讲活动,取得了热烈反响,得到《北京青年报》、学习强国平台、大学生在线等多次报道。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
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召开后,北中医全体师生第一时间行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等对我校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情况进行了集中报道。
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遵循
《光明日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谷晓红文章《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遵循》。文章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了中医药事业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了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极大增强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动力,是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中医药高校如何培养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谷晓红文章《新时代中医药高校如何培养人才》。文章中说,精于术,诚于道,“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新时代中医药教育要在遵循中医药规律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树立培养“新时代真人”的目标。
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人民日报》发文:《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文章中,我校校长徐安龙认为,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中西医并重,首要的是传承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融入公众日常生活,使得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中国相得益彰、岐黄之术历久弥新,为健康中国助力,为人类健康造福。
助力健康中国
提供北中医方案
提高基层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我校校长徐安龙做客人民网。徐安龙校长认为,我国健康卫生体系里有一个重要的短板就在基层,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服务能力十分关键,应通过优质的师资力量和长效培养机制加速基层中医人才培养,真正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锻造患者心中最好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我校第三附属医院发展情况,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在文章中说“当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世界医学的发展方向,坚持中西医汇通,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诊疗,同时以患者为本的服务跟进到位,建设患者心目中的最好医院,是我们的目标。”
“北中医模式”助力提升基层中医服务
《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我校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原则,与山东枣庄、陕西铜川、福建厦门等地合作共建附属医院,扎根基层办医办学。在京内京外扎根基层、校地合作的“北中医模式”下,一批又一批中医人用实际行动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当地百姓带去健康。
辛勤耕耘,播种美好
这一年,学校大事多,喜事多
我们的目光更加前沿
我们的行动更加踏实
伴随着辛勤播种的汗水
北中医人开创了新的格局
成立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部委托我校成立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中心主任由校党委书记谷晓红担任。中心将着力推动我国中医药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统筹会集全国中医药教育专家学者开展研究,为政府提供中医药学及其教育领域的政策及决策咨询,搭建中医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中医药与中华文明》项目中期成果发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医药与中华文明》项目中期成果发布。该项目由我校高级访问学者、《光明日报》原总编辑苟天林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我校党委书记谷晓红担任课题总顾问。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第二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揭晓,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院、中医脑病研究院、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承办2019中美肿瘤学前沿双边论坛,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暨高等学校中药学课程联盟成立,首届高级中医培训班开班……北中医引领示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这一年,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不断受到官方点赞和媒体关注聚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教育部官网主页和全国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网多次报道我校育人工作典型模式。
在这里学中医,机会多,平台大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港澳台学生学习情况。文中提到,为了让港澳台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学校设置了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学校根据台港澳学生所受教育的特殊性,针对性地修订和补充部分课程、临床特色实习、药材基地实践教学等,满足港澳台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就业需求。
贯通式培养让中医教育更卓越
文中提到,中医人才的培养具有厚积而薄发的特点,其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唯一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中药学三个学科同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始终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精神,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责任与使命。
我校志愿者用专业知识献礼世园
我校志愿者余莹在采访中说,如今,中医药不仅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绽放,也同样惠泽于全球,希望通过世园会这一桥梁,越来越多的人能更深入地认识中医药、近距离地接触中医药,我们愿意成为中医药的传播小使者,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地
这一年,一大批北中医人在媒体上积极发声,做中医药文化的践行者、推动者,让中医药这一古代科学的瑰宝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中国中医药报》刊发我校翟双庆教授文章:《黄帝内经》核心观念是打开中医理论的钥匙。
《人民日报》刊登我校王琦教授文章:用中医整体观治理长江。
《光明日报》刊登我校张冰教授文章:德与才,师道尊严的源泉。
《人民日报》刊发我校张其成教授文章:中医学发展须守正创新。
人民网、《中国中医药报》连续刊登我校贺娟教授文章: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国中医药报》刊登我校毛嘉陵教授文章:用中医药文化核心引领传承创新。
人民网报道我校外籍教师胡曼:将针灸作礼物,送给世界更多患者。
新华社报道我校留学生萨震:“愿将中医文化推广到哈萨克斯坦”。
以上这些,只是我们选取的过去一年
媒体报道中的一部分缩影
衷心感谢社会媒体对我们的支持与关注
2020,我们继续奔跑、奋力前行!
L
O
V
E
推荐阅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排版 | 邹浩轩
让我们不负众望,在2020取得更好的成绩!